俄乌战争已经持续了三年多,至今仍未见分晓。究竟谁会在这场旷日持久的冲突中获胜,这个问题引发了无数讨论,各种观点层出不穷,争论甚至在社交平台上掀起了轩然大波。然而,作为普通人,我们的判断往往受到常识和认知的限制,且掌握的信息极为有限。那么,处于高层的政客们,他们又是如何看待这场战争的呢?尤其是美国那些超级政客,他们的看法究竟如何呢?今天,我们不妨聚焦于特朗普,看看他对于俄乌战争的预测是什么。
近日,有媒体披露,特朗普给出了自己的判断,认为俄罗斯最终会获胜。理由非常简单:普京根本不在乎士兵的生命,他愿意将大量士兵投入到战斗中,即使是将他们送入“绞肉机”。虽然俄罗斯的胜利目前还难以预测,但特朗普的这一观点似乎有其独特的道理,他并没有按照常规的思路来进行分析。
一、普京的豪赌:为何他相信胜利已在眼前?
在克里姆林宫的作战地图上,哈尔科夫州的边界线悄然向西推进了25公里。普京在与亲信将领的讨论中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乐观:“再等几个月,乌克兰的防线就会彻底崩溃。”支撑他这种乐观情绪的,正是三条血腥的战线。
展开剩余79%“绞肉机”依旧在转动。根据俄罗斯国防部的最新战报,仅在7月5日至11日一周,俄方发射了六波高精度导弹集群,造成8860名乌军阵亡。而更令基辅感到担忧的是,前线逃兵的数量在半年内突破了10万大关,几乎每天都有近600名士兵逃离战场。
朝鲜的炮弹和无人机成为了俄罗斯战争机器的“双引擎”。平壤提供的炮弹占据了俄罗斯军队消耗量的60%,仅顿巴斯前线的仓库就堆满了500万发弹药。同时,俄罗斯国内的无人机生产能力也在快速提升,沙赫德无人机的月产量已突破3万架,数量庞大的无人机就像蝗虫般在乌克兰上空盘旋。
夏季攻势的致命钳形已经悄然成型,俄军集结了13个师、约30万兵力,在康斯坦丁诺夫卡和波克罗夫斯克形成了两个直径16公里的包围圈。当俄罗斯的T-90M坦克碾过莫克里亚利河的浮桥时,6000名乌军士兵的退路已经被温压弹的火海吞噬。
普京在听取这些激励性的战报时,肯定感到信心满满。
二、乌克兰的绝境:西方援助能否力挽狂澜?
在乌克兰硝烟弥漫的战壕中,乌军炮兵观察员通过电台发出求援的声音:“我们需要更多的炮弹!”然而,现实却残酷至极——乌克兰每天的炮弹发射量不到2000发,远远低于俄罗斯的炮弹消耗量,只有俄军的1/15。更为严峻的是,乌克兰的军工厂有78%的产能已经被摧毁,剩余的子弹生产线只能依靠波兰组装的零部件维持运转。
特朗普曾提出,美国生产武器,北约支付费用,欧洲承担账单,这一“百亿赌注”的背后,隐藏着精心设计的商业交易。7月14日宣布的“第一波帮助”正是这一计划的一部分,然而,当德国总理默茨承诺“发挥关键作用”时,17套爱国者导弹系统仍在洛克希德·马丁公司车间组装,而该公司去年仅生产了500枚拦截弹。
50天的倒计时成为了最严峻的生死时速,特朗普发出警告,如果未能达成停火协议,将对俄罗斯实施100%的关税及次级制裁。但俄罗斯股市的反应却出乎意料,当天股市暴涨了2.73%,资本市场对此做出了直接回应:普京或许至少能在接下来的七周内避免制裁。
乌军的“蜘蛛网行动”则让俄罗斯感到焦虑不安,敌后的突击队多次摧毁了俄罗斯的战略轰炸机基地,甚至成功破坏了导弹导航系统工厂。未来,乌克兰会有什么新的“惊喜”出现在俄罗斯面前?或许只能说,“没有最惊,只有更惊”。
三、50天倒计时:全球博弈的生死赌局
特朗普的谈判桌上,摆放着两副牌:一副是军售牌,要求欧洲为100亿美元的武器买单;另一副是制裁牌,直接瞄准俄罗斯的经济命脉——100%的关税将断绝俄罗斯与第三国的石油贸易。
然而,普京早已看穿了这些底牌。俄罗斯与美国中断了三年的联系刚刚恢复,克里姆林宫发言人对此淡然回应:“俄罗斯方保持冷静。”
战场的倒计时与市场的节奏并不完全一致。当俄罗斯总参谋部将“夏季大决战计划”提交给普京时,特朗普则在警告普京必须在60天内达成停火协议。与此同时,资本市场的反应则更加直接——俄罗斯的IRUS指数单日飙升了2.7%,创下了三个月来的最大涨幅。
能源管道成为了全球地缘政治的“血管”,中国和俄罗斯的天然气管道每年输送数百亿立方米的天然气。中国虽然需要能源,但更希望能够保证便宜、稳定的供应,而不是去冒险购买那些价格高、充满不确定性的能源资源。
四、绞肉机时代:战争走向的战略迷雾
特朗普私下断言“俄罗斯最终会赢”时,英国《经济学人》却预测普京政权会在2025年崩溃。这场世纪博弈的真相,也许正介于两者之间。
普京的战争机器已经全面开动,每个月都有3万名合同兵加入战线,而朝鲜也准备派出3万名援军。然而,“绞肉机”的代价却是惨重的——经过三年的战争,俄罗斯虽已消耗了数十万兵力,但仍未完全控制顿巴斯地区。
特朗普的战略也十分直白。50天的缓冲期表面上是对普京的威慑,实际上却是在保护美国经济,避免次级制裁引发中国和印度的反制。而当美国参议员格雷厄姆威胁“对中印征收500%关税”时,印度石油公司已悄然将从俄罗斯采购的石油比例降低至35%。
在特朗普的关税大棒和普京的导弹齐飞之时,我们看到的是,这场豪赌并没有真正的赢家。无论是绞肉机吞噬的生命,还是战争带来的毁灭,最终的结局或许只是摧毁了无数家庭,破坏了国家的梦想,最终让大国的体面被撕成了一纸纸制裁文件。
发布于:天津市万隆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